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智慧人生

人工智能生成谣言成本低,治理须“下猛药”

来源:新疆平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04-20

  

  近日,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多起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造谣的案件也引起了民众的关注。在“广州限制外卖配送”谣言案中,涉案人员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批量生成不实文章进行引流牟利,发布“外卖配送将被禁止,餐馆只能提供堂食和到店取餐服务”等虚假消息,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相比传统由造谣者人工编造散播的谣言,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生成虚假文字信息、图片、视频,造谣“成本低”且危害极大。尤其是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接近“以假乱真”的效果。人工智能还能根据传播渠道的特征,实施个性化的谣言生成,迷惑性极强。一些不法分子借助人工智能批量生产谣言并大量投放,扩散范围广,并面向特定受众精准投放。此类行为,细思极恐,要坚决制止这样的行为大行其道。

  欲去“沉疴”还需“猛药”。如今,造谣的人连嘴都不用亲口张了,由机器代劳就能完成谣言的生成发布。为了核实真假难辨的信息,相关机构和个人往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大量社会成本。一些谣言不仅给受害方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也产生不容低估的经济损失,但由于缺乏惩罚性赔偿,即便成功索赔,也与实际损失不匹配。在司法治理层面,可考虑将“AI造谣”作为新型犯罪手段,积极探索其入罪的依据,加大惩处力度。

  谣言不仅侵害公民人格权益、扰乱社会秩序,也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一些黑灰产不法分子瞅准了针对企业编造谣言有利可图,利用人工智能大肆炮制虚假消息,扰乱企业生产经营,也严重妨碍了消费者获得良好的产品体验。在“广州限制外卖配送”谣言案中,造谣者通过恶意曲解公共政策,编造不利于改善营商环境的言论,也给政府稳定施政和公信力建设造成困扰。从节约人力、财力的角度来说,或许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强大的信息识别和处理功能,判别缺乏权威信源的谣言,“用魔法打败魔法”。从平台责任的角度来说,要降低疑似谣言的传播权重,删除明显失实信息,并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账号进行处置。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明确提出,反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操纵舆论、传播虚假信息。惟有通过坚持“智能向善”,不断提升谣言打击治理的精准性、有效性,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赢得健康的舆论环境。


原文链接:http://www.xjpeace.cn/content/2024-04/17/content_519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