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防灾救灾

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有为司法行政 守护宜居北区

来源:中国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09-25

  

  

  

  近年来,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坚持把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全面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引领,致力强化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在改革创新上学思践悟,在为民服务上不断发力,坚持稳中求进,不断创新,努力为加快推进“首善之区”和生态宜居品质城北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先后荣获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区、“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及省级荣誉60余项。

  锚定高水平法治擘画法治北区新蓝图

  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持续巩固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成果,以法治建设进行时护航经济发展正当时。

  以党的坚强领导为引领,学思想、重实践。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北区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推行“述法+点评”“专题述法+年度述法”模式,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2021年以来,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各类专题培训30余次,各单位组织学习“当家法”等法律法规420余次、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普及率100%。

  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固底板、扬优势。持之以恒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查,防止执法扰民、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有效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2021年以来,各单位通过告知承诺制共办理事项5000余件;强化依法决策意识,依托政府法律顾问“政府外脑”作用,审查并出具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意见书33份,规范性文件审查意见书9份,备案审查率100%。

  以法治督察考核为支撑,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法治督察考核“指挥棒”作用,推行“督察清单双长签字制”,2021年以来,开展法治督察4次;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省委依法治省办评估组考核迎检工作,得分位居参评地区第一;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聘任行政复议咨询委员17名,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18件。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定期通报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及败诉情况,对相关行政诉讼败诉案件涉及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以执法规范建设为载体,强基础、增后劲。强化行政执法制约和监督,按年度印发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建立“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乡镇(街道)”的执法协调监督模式;实行行政执法案卷“月报备、季自查、半年集中评查”制度,2021年以来,共评查402卷;瞄准行政执法关键环节、焦点问题、矛盾节点等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与政府法律顾问“面对面”座谈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质效。

  锚定高品质服务跑出司法为民新速度

  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致力于在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可及性、可惠性上下功夫,努力建设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优质高效、服务保障坚实有力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以平台建设为基石,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区级、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现已建立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6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71个,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强化公共法律服务站点智慧终端配备,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让百姓可以便捷地获得服务,提升司法惠民效率。依托“12348青海法网”平台,主动公开全区各村、社区法律顾问联系电话,有效满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

  以便民利民为根本,深入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全区范围内择优选派6家律师事务所52名律师为全区71个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实现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实行“律所驻镇(街道),律师驻村(社区)”的团队服务模式,设置村(社区)法律顾问AB岗,探索“线上+线下”“坐诊+巡诊”等多样化法律服务形式为村(社区)管理提供法律专业意见。聚焦农民工、妇女儿童、残疾人、新业态新就业等群体,扩大援助范围,畅通绿色通道。开展“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专业优势,以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做好与“法律明白人”结对子培训交流。

  以优化服务为核心,持续拓宽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建立高校公共法律服务联络点,定期派驻律师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就业政策引导、法律援助办理等服务,拓宽高等院校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先后在法院、检察院、残联、各中小学校等32个部门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覆盖全区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并派驻律师值班,实现“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强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法律服务机构和公益律师队伍,先后建立城北区法律援助联盟、未成年人法律服务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等法律服务队伍,不断提高公益法律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锚定高质量普法奏响法治文化新乐章

  近年来,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不断拓宽思路、增强实效,以创新驱动,深耕法治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北区普法品牌,围绕工作主线,构建法治文化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担当作为的主旋律。

  分层分类,弹出普法教育“合奏曲”。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党组会议议题,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落实“六位一体”青少年普法宣传机制,将法治教育融入辖区各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实做细,2021年以来,开展理论中心组学法、旁听庭审等活动230余次;创新开展“法治夏令营”“普法茶肆”等活动,教育学生达2万余人次。

  亮点纷呈,打造法治文化“新高地”。聚焦法治宣传教育的主体对象和重点内容,积极发挥全省首个法治文化体验馆的宣教功能和辐射影响,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区域景观相融合,以点带面,从祁连路小学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到新村社区法治文化大院再到陶北村“普法小镇”,实现了全区有特色、有亮点、全覆盖的法治文化阵地体系。着力打造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法治元素与文化元素融为一体的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创新推出“法治花儿”等民俗活动,构建法治文化传播新矩阵,设计北区法治动漫形象“北法精灵”,并制作普法微动漫,其中《小北小法讲民法典》以案释法系列微动漫荣获第七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二等奖。

  悉心培育,浇灌基层法治“和谐花”。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完善基层管理制度,提升村(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近年来,城北区创建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41家,省级7家,国家级1家,“八五”普法期间,沈那小学创建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有力推动基层治理和法治宣传深入发展。凝聚辖区法治力量,为全区19所学校各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构建起对青少年全方位综合保护的大格局。加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3名“法律明白人”;推进“法律明白人”和法律顾问结对子,实现普法依法治理水平“1+1>2”,结对193对。利用村(社区)法治联络员、普法志愿者等普法资源,结合中央1号文件宣讲等时间节点开展“法律进农村”“法律进社区”等法治宣传活动,全面提升村(社区)干部法治理论水平。

  锚定高效能调处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把握新时期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的规律特点,深化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有效发挥调解工作在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的基础性作用。

  以组织建设为“支撑”,强化大调解工作保障。持续强化组织建设,坚持把司法所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和基层市域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来谋划和推进。现已成功创建五星级司法所4个、四星级司法所2个。充分发挥行业调解组织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会同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等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98个、调解工作室11个,形成了以基层调解组织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人民调解网络体系;建立以专职人民调解员为主,“五老”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辅的“1+N”调解队伍,全区共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412名。

  以多元化解为“核心”,夯实大调解工作基础。贯彻落实“四元四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积极发挥派驻公安派出所、基层法庭人民调解工作室职能作用,做好矛盾纠纷前端化解。2021年以来,化解法院(法庭)委托委派案件共2991件、化解公安机关委托委派案件280件等,先后打造“红梅调解室”“心连心调解室”等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6个。

  以源头治理为“抓手”,筑牢矛盾纠纷化解防线。组织村(社区)每周、镇(街道)每半月、区每月开展一次排查,对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开展深入排查。2021年以来,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0095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034件。统筹运用“青海智慧调解平台”数据资源,紧盯重点纠纷,多维分析研判,全面分析反映各类突出矛盾纠纷问题发展趋势、化解成效以及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深层次原因。

  锚定高标准矫治紧跟平安北区新步伐

  汇聚各方力量,深入贯彻社区矫正法。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落实重点人群专项组职责,不断提升社区矫正队伍能力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引导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汇聚村(社区)基层力量,发挥综合研判、风险评估、业务部门系统排查和行业机构情报触手等作用,常态化精细化排查潜在风险,不断推进城北区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法治化建设。

  加大关爱帮扶,注重严管厚爱两手抓。坚持打造宽严相济、帮教树人的温情社矫,秉承规范执法和温情执法并举的原则,积极为生活有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排忧解难,帮助其安心改造,早日回归社会。对生活困难且无就业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协调区民政部门为其争取低保、临时救助,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丰富矫正手段,探索智慧矫正新路子。为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公益活动以及帮扶救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水平,城北区依托现有资源打造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就业基地、公益活动基地,组织开展案例警示、法治教育等。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65/2024-09/24/content_1274677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