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行业调查

金融商事审判新趋势,普惠金融纠纷新问题……这场法院发布会给出详解

来源:中国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06-04

  5月27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以下简称白皮书)、2019-2023年上海法院涉普惠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情况(以下简称涉普惠金融白皮书),并发布2023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十大案例。

  

  示范判决指引成效显著

  白皮书显示,2023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219549件,审结219198件,标的总金额2024.6亿元。其中,收案数量排名前五位的案件类型,分别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保证保险合同纠纷及追偿权纠纷,合计占一审金融商事案件总数的96.66%。

  

  白皮书分析,相关金融商事案件主要呈现四方面特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仍处于高位运行;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大幅增长;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数量下降明显;新类型、疑难、复杂法律问题持续涌现,如在新三板等新兴金融市场交易中产生的法律适用难点,外卖骑手等新业态中产生的新类型纠纷问题,反向保理等新型金融交易模式所引发案件中的疑难法律问题等。

  结合当前经济金融运行形势,白皮书预判,金融创新改革将促使金融商事案件类型进一步多元化,与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相关案件将不断增长,包含涉外因素纠纷将产生新型争议点。

  2023年,上海法院积极参与金融领域社会治理与行业治理,共发送司法建议64份。有关单位收悉后,积极对照建议分析自身问题,推动整改措施落地取得良好效果。“当前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依然迫切需要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司法机关、行业自律组织及金融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高院副院长林晓镍强调。

  金融审判助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普惠金融被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涉普惠金融白皮书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上海法院一审审结涉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纠纷案件34776件。期间,标的总金额涨幅达46%,但平均标的金额总体呈下降趋势,具有普惠特征。相关案由分布较为集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两类占比超90%,表明金融借款和融资租赁为小微企业获取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此外,企业为融资主体的纠纷案件中关联自然人涉诉比例高,且同一企业涉多起诉讼情况较多。

  

  涉普惠金融白皮书分析,涉普惠金融纠纷案件中主要反映出四方面问题:一是科学、完善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尚未建成,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部分金融机构合规经营意识不足,防范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部分金融机构普惠金融理念尚未完全树立,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四是普惠金融法治保障尚有提升空间,司法服务能级与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此,涉普惠金融白皮书建议,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金融机构应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级,实现与小微企业间互信共赢;小微企业应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融资和风险防范能力。上海法院将继续凝聚多元共治力量,优化审判资源配置与流程,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为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为优良的金融法治环境。

  发布会上还通报了十大案例情况,其中,有些树立了金融市场规则导向,有些促进了资本市场法治化运行,还有些依法规范了新兴业态、金融服务创新。

  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助力审判质效和营商环境“双提升”

  2023年以来,上海法院将“数字改革赋能”作为工作主线之一,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发布会介绍,金融审判领域也正积极通过场景建设、数字建模等方式,强化监督管理、推动适法统一、提升审理质效。

  截至目前,上海法院共申报与金融案件审理相关的应用场景300余项,建立模型50余项,嵌入系统20项,涵盖金融借款、保险、融资租赁、资管业务等多个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

  已嵌入场景充分发挥审判监督、实时纠错功能。如,青浦区人民法院与奉贤区人民法院联合建设的“委托理财合同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示预警”应用场景,对新收委托理财合同案件中当事人信息进行查询比对,根据筛查所得特定被告涉案次数、金额、案件结案方式等信息,向承办法官提示可能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情况,推广应用后反馈有帮助率高达92.86%。

  同时,上海法院充分聚焦数字赋能金融案件审判质效,积极推进要素式审判辅助模型建设。注重发挥金融司法数据的“风向标”作用,积极研发“金融借款融资成本类案适法统一”“信用卡纠纷案件诉源治理”等应用场景,切实以数字赋能金融市场治理,不断优化金融法治化营商环境。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45/2024-05/28/content_127293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