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开启我国银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广东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4-04-05

  冯文猛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银发经济为题,从4方面提出了26条旨在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银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开篇对银发经济作出具体定义后,《意见》阐明了银发经济的四个特点: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对发展银发经济的目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对银发经济及其发展的意义已形成了全面深入的理解。

  从现实进展看,《意见》的出台有三个方面的背景。

  第一,人口老龄化持续深化。2023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随着1962—1975年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从2022年开始相继进入老年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迎来更为迅猛的发展,老年人口规模和占比将进一步快速增长。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预期将在当前基础上翻番,届时每5个人中将有2个是老年人。人口结构的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长期深远的影响。银发经济兼具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多重作用,持续深化的人口老龄化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需求基础。

  第二,养老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布后,我国老龄产业驶入了快车道。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老龄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一些领域还在逐步从有向精推进。当前的为老产品和服务所涉领域广泛,既涵盖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也包括老年人的医、康、养、护等核心关切,还涉及老年人的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更高层次需求。部分地区也在积极探索旨在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为”的社会参与。近些年,老龄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为银发经济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第三,顶层政策设计不断推动。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时,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中首次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2024年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顶层设计的持续推动,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直接政策支持。

  同之前出台的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相比,《意见》呈现出4个特点。

  一是全面综合。之前的文件多面向针对老年人的某类产品或某类服务,此次《意见》对银发经济整体发展作了谋篇布局,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系统全面。

  二是聚焦重点。《意见》从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入手,对最亟待发展的产品和服务作出部署,无论是助餐还是居家社区服务、老年健康服务,或是农村养老,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银发经济发展中需要聚焦的重点。

  三是方向明确。对银发经济涉及的各个领域,《意见》都给出了明确方向,并在总体要求中明确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的银发经济发展总方向。

  四是措施具体。对如何落地,《意见》给出了具体的配套措施,在用地用房保障、财政金融支持等多个领域,明确了具体操作要求,让相关措施更具操作性。整体上看,《意见》的出台,有望揭开我国银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4015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