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文化

票证的年代

来源:福建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3-08-17

  □朱谷忠

  溽暑,在家整理书柜里的书籍,突然,几张夹在书页中发黄的票证滑落下来。我拾起一看,原来是粮票。顿时,多年前的生活记忆,一下被唤醒了。

  粮票,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票证的一种。当时物资匮乏,为了保障供应,国家对主要商品全面实行按计划凭票供应制度。至今,留在我记忆里的主要票证有: 粮、油、布、卷烟、食糖、鲜蛋、猪副产品、黄豆制品、水产品等;这是购销实行统一管理及保证食品按计划供应,各地都采取的一项措施。

  那个时候,各种票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部门印发。票证本身不含价值,不许买卖流通。但一般定量较低,致使好多紧俏物品,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所以每到年关,大家时常攥着各种票证,在各个商店门口排起长龙购置年货,虽说人多,却一个跟一个,从没见过后来的乱插队,秩序一片井然,真可说是春节前的一道特殊景观。

  我亲身经历了那个票证年代。说起来,那是1974年,我从农村调到省里一家杂志社工作。但进城前我却发愁了,因为我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平日在乡下,穿的大都是打补丁的旧衣裤。如今要去工作了,好歹也得做两套新衣呀!那时,我最羡慕城里人了,觉得他们的衣着,不管黑白或灰蓝、军绿,都显得美观、大方,甚至工人穿的工装,也叫人向往……而在农村,人们根本不讲究,有啥穿啥,加之手头的钱少得可怜,偶有一点收入的,大多也只能买布做衣服,很少有人去买现成的。而且那时使用布票购布,主要用来制作被褥、衣服。布票也分不同的尺寸,可以根据自己身高需求,与布店店员商量购几尺几寸合适,以免浪费,之后便请人剪裁制作。在我生活的乡村那里,只有春节到时,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才会拿出一些钱,给孩子做一身新衣服。但我家则不能,一则贫穷,二则多子女,没钱,布票也不够用,母亲只能给年龄小些的弟弟做新衣服。而我过年的“新衣”,往往是用染料染过的旧衣服改制的,不过穿着倒也觉得新鲜。这一回,为了我上省城工作,母亲将家中所剩布票全都拿出来,还从邻居那儿借了点钱,给我做了两套服装、两件内衣。因此这一年,我的哥哥、姐姐、弟弟到了该做新衣的时候,却因布票被我用了,只好穿旧衣服过年。

  来到城市后,头一天我就被告知:从此,吃饭用粮食本购粮;燃煤取暖做饭,用购煤本买煤、柴;海产、禽蛋等凭副食本购买;除此,买棉花要棉花票,在外面吃饭要粮票(分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两种)等等。尽管,种类繁多复杂,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厌烦,为什么?因为心想有这么多票证,至少可以让我“衣食无忧”了。因此领了一叠票证后,我还细心地把它们收集在一个匣子里,这匣子便成了我生活的“百宝箱”了。顺便说一下,后来那些年月,单位有时还会发一些奇缺用品的票证,比如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价格不菲,少数有急需的要提前申请才能领到,要不,只有通过“特殊关系”才能搞到。但这些票证对我来讲只有望而远之,因我那时每月工资才二十多元,若要买自行车,得半年不吃不喝才行。

  话说我的“百宝箱”确实解决了我生活的一些急需,但“好景”不长,首先我发现粮票不够用。我从农村来,饭量大,人家一天才吃六两,而我每天吃下一斤半“粮票”也不觉得饱。那时我每月定量是二十八斤,一月刚过二十天我就“粮草告急”了。当时,我每个月只能拿出十元寄回家,留下十几元过日子,所以也没剩钱,更不敢偷偷去买粮票。每逢粮票告罄,只好硬着头皮向个编辑部的老同志去借。日积月累,不觉一年过去了,竟欠下别人一百多斤粮票。可饭还得吃呀,票只得再借,于是又一次次重复向人家开口,却不敢保证什么时候能还。幸亏不少老同志早都看出我的窘境,不但每次都多借给我,还笑呵呵对我说:“小朱,你能吃就吃,别饿着。”还有的说:“有需要尽管开口,别提啥还字,知道吗?”说得我心里一热,连连点头,感激不尽。要知道,这也是他们撙节出来接济我的啊!还好,那时我年轻,报答他们的主要行动是每天提早去食堂打开水,打扫办公室,夹报纸,并偷偷为他们擦桌子。还有我那时不会喝酒,逢到偶发酒票——如四特酒、双沟酒,当时城区每户只供应一斤;对能喝酒的人来说,这点酒几天就能尝光。因此我一拿到酒票,就硬塞给会喝酒的老同志,以表我“报答”的寸心。

  但在吃饭这问题上还是差点出了事。我有一个学绘画的朋友,有一次拿了自己偷偷画出的粮票请我鉴定,我夸他画得真象,他就说:“那去饭店试一下如何?”我连忙说:“这哪行?”他却昏了头说:“画了几天才画出这一张,试试看我的画技如何?”于是心中忐忑不安地跟他进了一家饭店。哪知票刚递过去,就被火眼金睛的老收票员认出来:“啊?假的!”一声吆喝,吓得我俩撒腿就跑,也不知转了几条街,俩人这才停下脚步,喘息的当儿抬头一看,巷口挂的竟然是一个派出所的牌子,于是他看我、我看他,惊恐中尽量假装镇静地走开,但俩人的心却慌得差点跳出喉咙……

  印象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各种票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到如今,甚至成为一些收藏家的“新宠”。眼下,人们吃饭不单是填饱肚子,更是为了追求舌尖上的满足,穿衣也不仅仅是为了御寒,而是为显示自己的个性魅力。我想,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对今天这样一个衣食丰足的时代,心里总会怀着一份感恩吧?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3/fayuanwenyi_0814/337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