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服务

新华日报: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佚名时间:2023-04-01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华农耕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江苏自古就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特别是新时代1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在江苏大地展开。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江苏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担负起这一使命。

  建设农业强省,必须坚守人民立场,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做到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成效。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但对照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仍要全方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广大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分享增值收益、实现增收致富。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优化就业服务供给,加强农村创业园区、孵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县域返乡入乡创业平台载体,让创新创业热潮在乡村涌动,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繁荣县域富民产业,优化县域内资源要素配置,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把更多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留给农民。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以市场、服务、股份为纽带,建立更具约束力和稳定性的联结关系,让农民共享经营收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搞好统一经营服务、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上积极探索,引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不仅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家园,还是承载着人们情思乡愁的精神故园。农业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硬件和软件,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强化规划引领,把握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大趋势,遵循乡村演变发展规律,抓好镇村布局规划动态更新,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快补齐短板,有序推进农房改善,优化完善农村路网,提升城乡一体化供水保障水平,抓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努力以基础设施现代化支撑农村现代化。注重常态长效,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抓好农村改厕、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品质提升等重点任务,着力建设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留住乡风乡韵乡愁。突出均等可及,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加强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广泛参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到村、惠及到民,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急难愁盼问题,让农民享受到公平普惠的民生福祉。

  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4%,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向高水平迈进。全省县域经济发达,全国百强县数量居全国第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努力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居民不再有明显生活品质落差。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让能进城愿进城的,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大力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县域统筹,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着力完善乡镇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联结城乡重要节点作用,稳步改善一般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积极引导适宜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向镇域集聚,让农民就近就业、就近城镇化,加快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好乡村善治之路。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党建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突出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完善“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突出自治基础地位,提高村民自治组织化程度,因地制宜搭建更多村民村级公共事务平台,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办法,发挥村民监督作用,织牢织紧农村困难群众社会保障网。突出法治保障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平安体系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培育道德新风尚,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新的魅力和风采,让广大农民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更加充盈。(来源:新华日报)


原文链接:https://www.ndrc.gov.cn/fggz/jyysr/jysrsbxf/202303/t20230331_13531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