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把合理的“戒尺”还给老师!

来源:福建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3-03-04

  记者 黄杰

  近段时间,一段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教师马某课堂上体罚学生,不仅抓住头发将其晃倒在地,还用脚踢他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舆论一时甚嚣尘上,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到涉事学校开展调查。

  老师为什么这么动气,在课堂上公开打学生?据知情人称,是因为该学生上课时犯困,打了一个瞌睡。但是,这在网上也引发了网友的争论——有人认为,无论如何老师不该这样暴力打学生,这就是不折不扣的体罚;也有人认为,现在还愿意为了学生上课打瞌睡而动气的老师,才是负责任的好老师。

  老师体罚学生事件已经不止一次发酵,也时常掀起批评老师的声浪,但这件事为何引发不同的看法?

  细细想来原因有二。一来是“打手心”的做法,很接近旧式教育中先生对调皮学生的惩戒,有其历史渊源和遗留,更容易让传统的中国人觉得合理、有用;二来是当下的教育中,惩戒教育依然普遍缺失,一些学生天不怕,地不怕,谁也管不了。一些老师因为诸多案例导致“不敢管”,学生的错误言行得不到及时矫正,妨碍其健康人格的养成。

  近来,呼吁把“戒尺”还给老师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应该怎么还却有待商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佛系”教师是越来越多了,即便是现在对老师进行了放权,但这种惩戒权却没有多少老师愿意接受,甚至是学生出现小问题也不愿意多管。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诚然,老师管教学生一旦尺度没把握好,很容易变成体罚,逾越了惩戒的“红线”,甚至可能涉嫌违法。但作为老师,也不能因为畏惧舆论而不管教,只是其中具体的尺度需要把握得当。毕竟,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一种虚弱的、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总之,合理的惩罚和体罚完全是两回事,惩戒教育不用不行,但滥用也不行。

  那么,“戒尺”该不该进课堂?怎么进课堂?对问题学生的惩戒,能否让“戒尺”发挥作用?

  其实,在本人看来,“戒尺”的作用更多在于震慑!把“戒尺”还给老师后,“戒尺”的震慑作用应该远远大于管教作用,使用这种惩戒权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一方面,必须确保自己使用这种权力的初衷仅是为了小惩大诫;另一方面能少用或者不用戒尺就尽量不要去用这样的权力,避免惩戒过度变成体罚的现场出现。

  要实现“戒尺”的震慑作用,关键的一点是——保障教师的正常权益。如果教师的正常权益无保障,戒尺进课堂就是笑话。想要想让戒尺进课堂,一方面要家长对老师非常信任,另一方面老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在岗在位,同时还要保障老师正常的、合法合规合理的教育教学权益。

  教育问题是事关全社会的系统性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我们要做的是让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够更快地在教育惩戒的方式和边界上达成共识,明确惩戒是一种手段而并非目的。也唯如此,方能让老师在惩戒与激励中,与学生构筑起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维护师道尊严,也守护桃李芬芳。

  值班编辑:林少颖 审核:方琮 高奇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2/fazhishiping_0831/274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