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行业风采

47天6轮调解 化解矛盾在诉前——武昌检察“如我在诉”办好群众身边小案

来源:湖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2-12-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

  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新闻故事

  两名年逾古稀的老人,双双在同一封感谢信上签名,然后请家人送到了检察院。

  谁也想不到,几个月前,这两名老人之间还是“剑拔弩张”。

  “剧情”缘何“大逆转”?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检察院寻找答案。

  用心用情用法 将矛盾化解在检察办案环节

  “承办检察干警以‘如我在诉’精神,解法结、化心结,最终促成两名古稀老人从‘矛盾不可调和’变为握手言和,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12月6日,武昌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赵慧对记者说。

  今年5月,某医院护士,陪70多岁的母亲在所在医院看病。缴费时,护士与同在排队的一名70岁的老人袁某(化姓)发生口角。护士母亲见状上前与袁某理论、争吵,袁某则用手怼击护士母亲,致护士母亲倒地摔伤。护士随即还击,与袁某扭打在一起,后被群众拉开。

  经鉴定,护士母亲受伤骨折、体表挫伤,损伤程度为轻伤一级。事发后,袁某投诉事发医院管理不善,员工在上班期间陪家人看病并打人,导致当事护士被扣发当月绩效、待岗一个月及通报批评处理。此间,这名护士还因殴打袁某被行政拘留10日。

  “7月底,案件移送我院审查起诉,伤者一方坚决要求严惩犯罪嫌疑人袁某。”承办检察官何秋珠,在认真审查全案证据事实后,发现该案本质上还是一起因琐事引发的偶然伤人事件,相关因素叠加,让双方矛盾持续恶化,“但依然存在化解可能”。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炎炎夏日,何秋珠和检察官助理张觅等人一起,一次次耐心释法说理、上门做工作,历时47天,前后经过6轮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成功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检察干警用辛苦指数,换来社会安定指数、群众幸福指数。

  看到双方握手言和,承办检察干警如释重负。

  依法能动履职 着力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

  小事、小案背后,关系着万千家庭的幸福安康。

  近年来,武昌区人民检察院发挥诉前主导作用,积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坚持依法办案与化解矛盾并重,努力将矛盾化解在检察办案环节,着力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助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不同案件中利益冲突不一样,群众的关注点不一样,矛盾化解工作的侧重点不一样,需要检察官准确把握案件事实和证据,厘清其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并采用不同的办法来处理。”武昌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刘新赞说。

  今年6月,一对离婚夫妻因接送孩子产生纠纷,争执中男方将女方鼻梁打伤。案件移送武昌区人民检察院后,面对这样一起轻微刑事案件,承办检察官审查认为,如果就案办案,简单地让男方打上犯罪标签,有可能会导致当事人之间裂痕越来越大,甚至引发新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对两人共同的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如何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化解涉案矛盾?

  检察官邀请具有十多年社区工作经验和丰富调解经验的人民监督员,并和当事人、双方家属、律师、侦查人员一起举行调解会,及时稳定双方情绪,破解当事人心防。

  调解现场,男方对自己的伤人行为向女方道歉并赔偿2万元,承诺对后期的相关费用负责到底。女方也称当时不该以言语相激,当场表示谅解。

  武昌区人民检察院坚持将机制创新建设作为深化矛盾化解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省率先探索完善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和做法,定分止争,提升办案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群众感言

  司法办案应该有力量,更应该有温度。多次努力促和解,检察官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很多时候不是事情办不成,而是做得还不够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既应解法结,也要解心结,要秉持打击犯罪与化解矛盾并重的理念,努力实现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做业务过硬、人民满意的检察人。

  (来源:湖北日报)

  


原文链接:http://www.hbcaw.gov.cn/dwjs/43629.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