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颜值检测”App吗?你想知道自己“撞脸”哪个明星大腕吗?先别急着上传自己的照片小心个人信息泄露面临“丢脸”风险
日前,正义网邀请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黄鑫曌和上海市奉贤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检察官卫倩雯,开讲第三十九期检察官公开课,带你一起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脸”。
“刷脸”测颜值
个人信息全泄露
扫码付款要“刷脸”,小区门禁要“刷脸”,测个颜值也要“刷脸”……随着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成熟,“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也引起人们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
上海市奉贤区检察院就办理过一起利用“颜值检测”软件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2020年,李某某制作了一款“颜值检测”App发布于互联网论坛提供免费下载。经鉴定,该软件实为窃取个人信息所用,截至案发共窃取使用者手机相册照片1700余张,其中部分照片含有人脸信息、自然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银行卡号等1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同年9月,李某某在非法渠道购买了含有户籍信息、车主信息、借贷信息等内容的资料包并转存于境外网盘。经鉴定,共有1.5亿余条公民个人信息,去重合并后共计8100万余条。2021年2月,李某某出于炫耀目的将含有上述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盘链接分享至QQ群供他人免费下载。后李某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受到刑事处罚。
卫倩雯介绍:“这款‘颜值检测’是一款典型的黑客软件,用户下载App后会遇到弹窗询问‘是否同意App占用手机内存’,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用户都会点击同意,之后它的后台就偷偷将用户手机相册里的自拍照、身份证照片上传至开发者指定的云服务器里,而这时候用户是完全不知道的”。
对此,黄鑫曌提醒道:“广大网友在使用手机App的时候,一定要在正规的应用商店渠道下载,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
“丢脸”非小事
财产安全需注意
人脸识别收集的面部特征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不仅会危害个人人身和财产安全,还可能引发隐私权、名誉权纠纷,甚至可能让人陷入“被诈骗”“被贷款”的境地。
“比如犯罪分子会利用非法获取的身份证照片等个人信息制作动态视频,破解人脸识别验证程序,实施窃取财产等犯罪行为。”黄鑫曌介绍了一起从特大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案中牵出的非法人脸识别案。
由于在注册“皮包公司”用于虚开发票的过程中,人脸识别是关键环节,犯罪分子为注册工商营业执照,联系上了吴某和周某二人。之后,二人通过破解人脸识别技术等方式,将从别处购买的他人高清头像和身份证信息利用某种App进行处理,让照片“动起来”,形成包括点头、摇头、眨眼、张嘴等动作视频,然后利用特殊处理的手机“劫持”摄像头,使得在人脸认证环节手机系统获取的是之前做好的视频。经查,二人以此方式致使犯罪分子虚开发票超过5亿元。
除此之外,二人还以每单25元到300元不等的价格承接了大量的破解其他App“人脸识别”的业务,涉及政务、安防、金融、支付、生活消费等App,二人由此获利数万元。虹口区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被告人吴某、周某提起公诉后,二人均获刑。
“人脸识别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技术让生活更便利时,也存在人脸容易被获取、人脸识别技术并不完全安全、人脸信息泄露后危害大等使用风险。大数据时代下,我们要正视这种风险,不能因噎废食,而应通过提升保护能级使人脸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黄鑫曌说道。
人脸信息处理原则:
合法、正当、必要
在人工智能赋能深度广度不断加强的科技浪潮下,人脸识别技术日益成熟,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在各个领域纷纷落地。
卫倩雯介绍,除了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公民的人脸信息保驾护航外,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8月1日施行的《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也进一步强化了对人脸信息的司法保护。
该《规定》明确了信息处理者处理人脸信息的原则是:合法、正当、必要。同时还从人格权和侵权责任角度明确了滥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行为的性质和责任,即处理自然人的人脸信息,必须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的单独同意;对于违反单独同意,或者强迫、变相强迫自然人同意处理其人脸信息的,属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普通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脸”?
想要保护好自己的“脸”,关键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黄鑫曌和卫倩雯结合办案实践,提出四点忠告和建议:
第一,使用人脸识别功能时谨记“非必要不提供”。除了政府政务办件需要的必要人脸认证之外,谨慎使用刷脸付款、刷脸开机、刷脸登录App应用等功能。
第二,切勿在非正规平台下载来源不明的App应用软件。从非正规平台下载App应用软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携带下载窃取个人信息的黑客软件。
第三,自媒体平台谨慎发布个人照片。有很多人会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照片记录生活点滴,但这些照片也可能被不法分子盯上盗用、出售,引发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所以,建议网友在分享照片时也要设置分享范围,适当打码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
第四,发现“偷脸”行为时及时维权。一旦遇到信息处理者非法收集、利用人脸信息侵犯自己权利的情况,可以先进行沟通协商,要求将人脸信息及时删除。如果协商不成,可以依据《规定》第九条向人民法院申请人格权侵害禁令、索赔。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12345市民热线、12309检察服务热线、12377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等投诉、举报,对于严重的导致自己人身财产遭受损失的要及时拨打110报警。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