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小学入学拉横幅披绶带,别把仪式搞成了形式

来源:内蒙古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2-09-03

  一条红色的大横幅“热烈祝贺XXX同学荣升小学生”,孩子披着一条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红色绶带,伴随着《欢送进行曲》等熟悉的背景音乐,入学仪式开启一项项“议程”,家庭成员挨个送礼物、送寄语……据中新网报道,随着开学季来临,社交平台上流行起一种特别的仪式感——家长为升入小学的孩子办一年级入学仪式。

  有网友评价,入学办出了“加冕”的仪式感;还有网友调侃,“比我结婚还隆重”。于是,家庭一年级入学礼,这种仪式感是否有必要,也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其实,每年很多学校都会举办新生入学仪式。有的学校还会举办传统入学礼,比如点朱砂、开笔礼、发字典等,意在通过仪式,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知书明理,尊重师长,也寓意着新的征程从此开启。

  孩子迈入小学,正式开启学习生涯,人生阶段由此发生了重要变化,告别“以玩为主”的幼儿生活,开始转向“以学为主”的儿童少年生活。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来说,都意义非凡。父母花些心思,通过一个充满爱意、有意义的仪式,不仅能帮助孩子适应新的人生阶段,让其对未来充满期待,也是专属于家庭的一段美好记忆。

  因此,在孩子即将迈入校门之时,父母在家中为孩子举办一个独特的升学仪式也无可厚非,也倒不必指责家长“矫情”“穷讲究”“没啥用”,甚至冷嘲热讽。

  适度的仪式感,为我们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带来新鲜感,令这一天变得与众不同。纪念幼儿园“小朋友”变身“小学生”的仪式,其实也不例外。那份专属的仪式感,承载的依旧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待。

  但像部分视频中,把升学仪式搞成拉横幅、披绶带、程式化致辞,一个几岁的孩子站在旁边不知所措,这似乎与家庭温馨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这般复制成人化的表彰形式,也让仪式感变了味儿。

  家庭的仪式感,代表着全家人共同的经历和回忆,本该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创造,也只有让孩子深度参与其中,才能达到加强父母与孩子情感链接的目的。对于升学仪式,尤其要避免通过什么“大葱”“两包统一方便面”给孩子施加“双百”“第一”的学习压力,主要还是应该激发孩子对未来学习生活产生兴趣。

  仪式中,如果过度追求形式、搞排场,甚至花费不菲、铺张浪费,反而会失去仪式原本的意义。一旦形式大于内容,把仪式搞成了形式,这对置身其中的懵懂孩童来说,还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对其成长并无益处。

  在社交平台,也有一些父母记录了独特的家庭仪式,比如上学第一天,父亲扮成美猴王送女儿去上学;父母与孩子一起种下一棵向日葵;父母专门为孩子写一封信……多年以后,这些点滴瞬间,想必都会成为孩子漫长人生的美好注脚。

  拥有仪式感,其实并不在于形式的复杂、程序的烦琐,令人印象深刻的,永远是心中潜藏的满满爱意。正值入学的孩子,父母多是“80后”“90后”,彰显个性、追求新颖仪式的同时,别忘了让孩子快乐学习的初衷。

  孩子踏上学习之路,父母总想在后面推一把,这种心情再正常不过。但帮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乐趣,更是为人父母一生的功课。特殊仪式重要,日常的爱与陪伴更珍贵。

  


原文链接:http://www.nmgzf.gov.cn/xwsp/2022-09-02/5860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