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求职者在招聘会上寻找工作机会。
暑期,不少学生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让假期更有意义,选择外出打工。但是,许多毕业生在求职途中,因为缺乏社会经验,面对所谓的“高薪”“高职位”,很容易陷入骗局。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听听他们怎么说。
保护自己
在暑期,许多大学生都想找一份兼职,在增加社会经验的同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一些不良企业和中介机构就利用大学生缺乏经验但挣钱心切的心理,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无故扣除其工资、不按时发放报酬等。
律师邵美利提醒同学们,在兼职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做好防范措施。大学生在找兼职时,尽量选择正规中介和大企业,不要轻信网络兼职。
如果要在网上找兼职,一定要核实公司的名称、业务范围,是否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办公场所是否正规,核实无误后要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所有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留意条款有无文字陷阱。
如果企业以兼职时间过短为由,拒绝签订合同,大学生一定要保存好自己在企业工作的证据,以便在产生劳动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保存自己的工作照片、上班打卡记录、工作群聊天记录等,尤其是要保留与企业负责人交流工作的文字记录,如微信聊天记录等。
因为大学生的档案未转入企业,企业无法为其购买工伤保险。因此,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若意外受伤,极易出现企业推诿、医疗费用无着落的现象。建议各高校帮助学生联系兼职工作需求量较大的企业,由学校出面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并为学生统一购买意外险,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大学生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对民法典、劳动法、合同法有基本的了解,一旦发现上当受骗,遭受人身伤害时,一定要立即到相关劳动部门投诉,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牢记“五要”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小陈,在求职时就曾遭遇过陷阱。因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她格外珍惜每一个就业机会,可面对海量的招聘信息时,时常会犯难。
“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大学生往往难辨真伪。因为无法核实用人单位的经营范围和业绩情况,在求职时很容易遇到骗子公司或经营不善的企业。曾经有一家企业暗示我,只要交纳一定数量的‘合伙金’,就可以拿到高薪。‘合伙金’交得越多,薪资越高,每月的工资可以达到8000元至3万元不等。还没工作就先交钱,一听就不对。”小陈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在求职时遇到的问题。
教育部提醒毕业生,在求职时要严防借招聘骗取个人信息、“面试交费”招工诈骗、“培训贷”骗局、网络刷单兼职等求职陷阱。
骗子会通过网络发布诱人的招聘小广告,骗取求职者个人信息。这些重要的个人信息会被拿来进行非法活动,例如直接盗用账户、冒名购买黄牛票、办银行卡套现洗钱,甚至专门做倒卖个人隐私的生意。
一些公司在网络上发布“高薪”招聘信息,诱导求职者面试后,以“办健康证收费”“收取工装费”“认证资料费”“平台审核费”等名义收钱,并承诺交了押金即可上班。但求职者交费后,骗子要么找借口不安排工作,要么人去楼空。因此,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切记,预先收费的公司不要去。
近几年来,“培训贷”骗局屡见不鲜。这些公司往往通过承诺提供高薪工作的方式来吸引求职者,以“培训有补贴,培训后保就业”为诱饵,引导求职者以各类方式支付培训费,最后提供粗制滥造的课程甚至直接“跑路”。
教育部提醒毕业生在求职时要牢记“五要”——高薪招聘要警惕,别大意;网络信息要核查,别轻信;可疑链接要谨慎,别乱点;资金转账要核实,别着急;一旦受骗要报警,别犹豫。
避开陷阱
“被骗取个人信息、面试招工诈骗、刷单兼职诈骗等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常见求职陷阱。”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辅导员张欢告诉记者。
从事学生工作多年的张欢,在大学生法治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大学生初入社会,对自身能力和社会现状认知仍然不足,生活阅历相对较浅,缺乏对事物的甄别能力。同时,大学生易受网络营造的消费主义的影响,所以很容易在消费、求职时被不法分子钻空子。”张欢分析了大学生容易被骗的原因。
除了求职时要注意外,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些消费陷阱。比如说“套路贷”,不法分子在学生进行医学美容、职业培训、购买电子产品或高价化妆品时,会诱导学生签下高额利息的借贷合同,随后又恶意制造违约迫使受害人继续借贷平账,不断垒高债务,达到非法侵占受害人财物的目的。
学生易被骗的另一方面原因在于法律知识的匮乏。张欢告诉记者:“我常会问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用人单位需要你交一定数量的押金,并以方便管理的理由,要求上交身份证时,你们会不会同意。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会同意。这说明毕业生对劳动法相关规定缺乏了解。按照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押金。”
为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警示教育和普法宣传,提高师生的风险防范意识,西安文理学院成立了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设置法律援助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同时,西安文理学院与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学校驻地所在的白沙路派出所,多次联合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警官们呼吁大学生一旦发现可疑行为,一定要保持清醒和理智,立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各高校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警示教育和普法宣传,提高师生的甄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帮助学生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记者 郭妍文/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