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法规

《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政策解读

来源: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佚名时间:2022-07-15

  

  《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的专项行动计划。《三年行动》立足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在云南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提出未来三年新材料产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为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指引。现就《三年行动》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三年行动》编制背景

  云南有72种(含亚矿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锡、铟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1位,铜、铅、锌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2位,同时我省形成了以贵金属、锡、钛、铜等为代表的金属材料产业,以锗、铟、砷、镓、磷、蓝宝石等为基础的光电子微电子材料产业,以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化工新材料产业,拥有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另外随着碳足迹评价体系建立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步伐加快,未来具备低碳足迹的新材料产品优势将愈发明显。云南具有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矿产资源、绿色能源、科研及产业基础优势。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动产业强省建设,发挥云南矿产资源与绿色能源优势,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制定本《三年行动》。

  二、《三年行动》主要内容

  《三年行动》主要包括3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和目标。未来三年,重在夯实基础、局部突破、建设生态。通过部署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提升一批专业园区,打造一批产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价值链大幅提升,形成龙头企业牵引、配套企业协同、公共服务完善的新材料产业生态。到2024年,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8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实现三倍增,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的新材料企业2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一是产业发展锻长板行动,立足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贵金属、新能源电池、钛基、锡基、光电子微电子、稀土及化工等新材料。二是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围绕重点领域的关键新材料技术,组织协同攻关,加快新材料研制、生产、验证及应用进程。技术成熟度处于实验室阶段的,纳入有关基础研发计划支持;技术成熟度处于小试、中试阶段的,纳入有关工程化产业化专项计划支持;技术成熟度处于产业化阶段的,加强产用衔接,加快应用产业化步伐。三是优势企业引育行动。围绕稀贵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在成长潜力大的新材料领域,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是特色园区打造行动。推进“一园一业”建设,引导重大项目和产业链关联项目向园区集聚,打造滇中新区、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一批特色新材料产业园区。五是服务平台建设行动。支持建设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应用示范平台、测试评价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产业应用推广水平和创新能力。六是锂资源绿色开发利用行动。加快玉溪锂矿开采前期工作,支持以资源引进技术和头部企业,构建完善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体系。

  第三部分,组织实施。包括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专家库、制定政策措施等内容。

  三、《三年行动》主要特点

  (一)突出聚焦重点。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三大新材料发展方向,全面梳理我省16个新材料细分领域,注重发挥我省比较优势,聚焦打造有基础、有潜力、有市场等6大新材料领域,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二)突出创新驱动。针对我省新材料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按照技术成熟度将新材料关键技术分为实验室、中试和产业化等三个阶段,精准“滴灌”,推动打造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新材料生产企业。同时,注重创新、检验检测等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完善创新生态。

  (三)突出落地实施。一是充分与国家、省新材料规划衔接,确保《三年行动》与国家、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任务协调一致。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园区载体作用,将新材料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企业、园区,同时将省直部门、有关州市政府责任事项进行明确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原文链接:http://yndrc.yn.gov.cn/zcjd1/8031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