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文化

母亲的谚语人生

来源:河北省公安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2-06-24

  □葛涛

我娘周双莲,生于1933年,2003年去世,殁年71岁。她操劳一生,忧患一生,积劳成疾,没过上几天好日子。本该安度晚年的时候,她却病倒了,与病痛抗争了12年后离世。娘一辈子正直善良,扶危济困,德高望重,有口皆碑。

娘没上过学,没文化,却把我们姐弟四人培养出两名人民警察、一名人民教师,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她教育子女的方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脱口而出的各类民间谚语、老俗话。现在想来,那些充满教益、充满正能量、富有人生哲理的谚语,老俗话,恰恰是她老人家勤劳一生的真实写照。

孝老爱亲篇

娘是孝老爱亲的典范。她常讲:“南山烧香,北寺拜佛,不如家里这两尊老‘活佛’。”她出生在景县十王殿公社(现刘集乡)周老家村,兄妹四人,娘最小。大姨家七个孩子,家境贫寒,自顾不暇;二姨远嫁石家庄;我舅壮年时却因病猝然离世,赡养父母的重担就压在娘一个人孱弱的肩上。为此,娘婚后也一直居住生活在周老家村,父亲就在附近工作。姥娘思儿过度,终日以泪洗面,导致双目失明,后又瘫痪在床、不能自理;姥爷也经常眩晕。娘既要照顾二老,还要下地干活。1961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姥爷晚饭后突然辞世,是娘料理的后事。两年后的农历七月,姥娘去世,也是娘为她送终。1964年,娘带着大姐和二姐坐着牛车从周老家村搬到了婆家——温城公社小郭庄。故园难舍,故人难忘,故土难离。娘挥手作别养育了她31年的小村庄,伴着老牛缓慢而坚定的脚步,泪洒一路,走向陌生的新家。

爷爷家这边是一个大家庭。有爷爷奶奶,有我父辈兄妹六人。爷爷奶奶在四个儿子家轮流居住,每家住5天。每逢轮到我们家那5天时,娘不管平时多么省吃俭用,也要岔着花样给公婆做点稀罕的,而且必须让他们吃上一顿白面,包一顿饺子或擀一顿面条。两个姐姐天天盼着爷爷奶奶轮到我们家住,因为可以跟着沾光解解馋。姐姐调皮,跟在爷爷奶奶身后亦步亦趋,模仿老人躬身背手走路的样子。娘看见了就教训她们说:“不到八十八,别笑话人家聋和瞎!”

勤俭持家篇

娘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过日子滴水不漏。娘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父亲后来在离家40里地的王瞳税务所上班,一个月三四十块钱工资,月月发薪后拿出自己的基本生活费,剩余的交到娘手里。娘给爷爷奶奶买点吃的,然后留下一个月的开销,再存到信用社里。每到春冬两闲时节,她便到供销社领来棉花,纺线、织布、缝口袋,再送到供销社换工钱补贴家用。为了节省时间多干活,娘便让二姐上学时捎带着送口袋领加工费。供销社以质论价,娘的活计最好,一条口袋能挣两块五。她白天去生产队劳作一天,晚上还要紧着纺线。嘤嘤嗡嗡绵延不绝的纺车声,是我儿时最好的催眠曲。

那时像我们父母这样一工一农的家庭叫“一头沉”。家里大小事都是娘一个人担着,除了去生产队挣工分,还得料理家务,喂猪、喂羊、喂鸡,纺线、织布、烧火做饭、做针线活,整天忙得脚不沾地,但我从没见过娘抱怨什么。每年麦收时节,生产队收了麦子以后,她就利用午休间隙,头顶烈日到地里拾麦穗。那时多是旱地,散落的麦穗儿很少也很小,娘连蝇子脑瓜大的都捡着,回家晒在窗台上,干了以后用棒槌把麦粒砸下来,磨成面给孩子们增加点营养。有一年,二姐天天去拾麦穗,娘每天给晒干脱粒后称一下记个数,一个麦秋下来,居然有99斤!

我们家孩子多,劳力少,只有娘一个人出工参加劳动,所以口粮也分不了多少,娘特别爱惜粮食。夏天蒸出一锅窝头,没几天就馊了,娘舍不得扔掉,把窝头切片后放上油盐和葱花在大锅里炒一炒,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娘说,“饿了吃糠甜如蜜,不饿吃蜜也不甜。”吃饭时碗里剩下一块面皮、掉落一截面条,娘都会说:“那是多少麦粒磨出来的面啊!”

家风家教篇

“看贼挨打,别看贼吃饭。”这是娘对我们最早的廉政教育。她对小偷小摸、手脚不干净的行为深恶痛绝,不许我们沾染一丝一毫的不良习气。邻村有家亲戚,表叔是国家干部,在公社管钱管物。全家非农业,吃商品粮,这在三里五乡首屈一指。表叔一表人才,吃穿用度很是讲究,有派头。没过几年,表叔因为贪污公款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娘常拿表叔的事当反面教材,教育我们说:“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便宜事,可别眼红别人的花天酒地、挥金如土,要看他人不人、鬼不鬼的下场。自食其力、安安稳稳,落个踏实自在。”

娘在生产队参加劳动舍得下辛苦、卖力气,从不偷奸耍滑磨洋工,不偷拿夹带队上一粒粮食。她说,“豆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小了偷针,大了偷金。一定得管住自己。”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娘的教诲对我们影响很大。生产队上分瓜了,大姐带着哥哥和我去分瓜。她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从大瓜堆上拿起瓜就吃,便给弟弟每人拿了一个,结果我们不要,她只好又放回去了。

参加工作后,娘时常在我耳边唠叨:“端人碗,服人管;咱可不能吃私贪污,公家的一根柴火棍儿也不能往家拿。”父母的教诲谨记在心,从警三十年,自己没做过徇私枉法昧良心的事。由于工作勤勉,我从一名派出所普通民警,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市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

娘说:“好汉子怕翻个。”有时候我与别人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矛盾,愤懑难平。娘知道后就会轻描淡写地说:“哪有马勺不碰锅沿的?遇事翻翻正正。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于是想来想去,我就释然了。

扶危济困篇

娘有一副菩萨心肠,帮穷解困、乐于助人。“大人大脸(面),小人小脸(面),张开嘴得让人家合上。”这是她老人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父亲在外工作挣工资,家里有个活钱,我们家过得还相对宽裕些,来借钱的乡邻就多一点。娘常说:“咱没多有少,来了得让人家出得去门。”山叔家孩子多,日子紧巴,青黄不接的时候,经常打发孩子来我家借个三块五块的。有一次他们家老二来给娘说,他爹要借两块钱。我娘二话不说把钱递到他手里:回家给你爹说,不够再来拿。对借出去的账,娘从来没催过,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时候还。她说:“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

村里的五婶子,日子过得很窘迫,大人孩子的衣裳看不出本色,没穿过囫囵鞋。五婶子的娘家和亲戚们离得都很远,多在二三十里地开外。走亲戚嘛,当然要穿得体面些,没有怎么办?便向娘来借。俗话说,“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衣裳还好说,借鞋娘还真是有点舍不得。布鞋都是娘一针一线缝制的,五婶子一来一回大几十里,得磨掉半个鞋底子。不借吧,又觉得人家怪可怜,干脆一块借给她吧!衣裳是蓝洋布衫子,带大襟的,鞋舍不得给新的,是黑条绒的。五婶子走亲回来送还衣物,有时娘只留下衣裳,把鞋送给她。

娘的一生,伟大而普通,高大又弱小,高大到为我们披星戴月、遮风挡雨,弱小到如风中烛火、一闪而过。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娘这样的母亲们,忍辱负重,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坚韧不拔,用乳汁和血汗养育了万万千千名中华儿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代一代赓续血脉、接续奋斗!母亲用她不朽的精神,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激励着我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向未来!

母亲过世后,乡亲们为她撰写了一副挽联:一生勤劳传后代,德高望重留人间。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公安局


原文链接:http://gat.hebei.gov.cn/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33390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