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法学会按照省法学会、州委政法委的安排部署,牢牢把握党政所急、群众所需、法学法律工作者所求、法学会自身所能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法学会基础广泛、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等独特优势,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构建“五个法律服务平台”,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促进社会平安稳定、团结和谐。
围绕中心工作
打造专业法律服务平台
发挥群团优势,以法学法律资源为依托,提供更加精准、专业的法律服务。
助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联合州委政法委开展“法治营商环境我助力”活动,积极为城乡居民、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286次,受理问题208件,解决问题186件。
创新行业领域法律服务。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框架协议,依托吉林海兰江律师事务所设立“延边州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下设涉法涉诉、劳动保障、“三农”、侨务等8个法律咨询服务站,提供各领域法律咨询服务146人次。该中心被推荐为省群众工作志愿者协会会员单位。
组建专家型法律服务团队。集聚省内外高校专家学者及法律实务人才共278人,组建了“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团、“双语法律服务团”和“学术评审专家团”等11支专家团队,共聘任首席法律专家73人。
推动服务下沉
打造社区法律服务平台
量身打造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模式,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实现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依托综治中心平台,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在全州277个社区建立法律服务站;充分使用法学会专项经费,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对于社区群众遇到的重大、疑难法律问题,由法学会组织法律专家进行服务,答法律疑惑、解乡邻纠纷。
提升一线法律服务能力。延边州法学会党支部被省法学会定为党建联系点,在省法学会的指导下,党建与业务融合并进;与州司法局联合举办了“服务法治延边建设大讲堂”系列讲座,全州300余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培训;举办了全州法学会工作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以观摩、交流促提升;通过推荐会员参加培训、举办主题读书会、设立延边大学法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为基层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成长、进步搭建平台。
推动调查研究下基层。《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后,延边州法学会联合州法院组成了调研组,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调研,并形成了专题报告。报告得到了省委常委、州委书记田锦尘的批示。延边州法学会还在全州举办了“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巡回讲座,围绕法律问题进行现场互动,实现了“群众点题、专家授课”。
开展法治宣传
打造节点法律服务平台
持续深化“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努力营造更加浓厚的法治氛围。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协调宣传部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进州、县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实现了全覆盖;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村屯共组织宣讲活动106场次,受众2万余人,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民心中,培根铸魂。
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在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学习宣传《宪法》《国家安全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不断推动依法治州的进程。
积极拓展法治宣传阵地。通过进社区、入村屯,志愿互助、一对一讲解和大喇叭巡播等方式,把学堂、顾问送到群众的身边;在全州设立法治文化广场150余处,在公路沿线、游园景点设立法治主题宣传栏(墙)600余处,营造了“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的氛围。
注重线上创新
打造“云上”法律服务平台
创新“云端”便民法律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法律服务。
在全州推广“掌上问法”APP。通过媒体宣传、LED展示等途径,大力宣传、推介“掌上问法”APP,全州注册用户已达5万余人,覆盖城乡,已经提供线上法律服务1000余人次,使老百姓坐在炕头上就能找到法律问题的答案;强化新媒体法律服务应用。州、县两级法学会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抖音号14个,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年发布信息和视频800余条,点击量达200万次;建立基层法律服务微信群。发动组建街道、乡镇法律服务微信群66个,汇集各类法律需求并进行答疑释惑,共开展咨询类和普法类服务3000余人次。
突出地域特点
打造涉外法律服务平台
延边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节点,涉外法律服务很重要。为此,延边州法学会采取了多项措施。
建立涉外法律服务站。根据中心城市和窗口城市特点,在延吉市、珲春市设立了涉外法律服务站。其中,珲春市涉外法律服务站根据俄罗斯人在珲春市经商、购房、旅游、婚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明确相关规定以及流程,解答法律咨询2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起。
开展涉外法律体系研究。延边州法学会与延边大学法学院签订了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以“完善涉外法治体系研究、推动延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法治论坛。其中,《关于申请承认大韩民国法院离婚案件裁判文书效力案件审理情况的分析报告》被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期刊登载,为涉外法治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