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一个社会组织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十五年探索——携患者之手助其走出“旋转门”困境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作者:佚名时间:2022-02-26

本报记者 王 铭

社区康复是精神障碍患者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摆脱疾病、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服务工作。

在过去的近15年里,湖南省长沙市在医院治疗体系外,探索建立跨学科的社会组织——长沙心翼精神康复所(以下简称心翼康复所),通过搭建过渡缓冲的社区康复服务平台,对患者开展职业训练、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教育支持和社交就业服务,用更专业、更开放的方式助力他们重塑自信、回归家庭、融入生活。

如今,这家由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市九医院)主办的公益机构,更是成为全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引擎。他们开展“驻家亲属社工培训计划”,增强家庭照护能力;他们输出自身经验,成功孵化81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让更多患者家庭拓宽了康复之路。

平等:把他们当成一样的人

“住院—回家—再次发病入院”,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精神康复领域被称为“旋转门”现象。“关爱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多样化、链条化的康复治疗手段。”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有关负责人说,医院治疗、社区康复和家庭护理都不能缺,更要持续关注出院后的精神状态和实际需求。

为了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走出“旋转门”的困境,2007 年8 月,长沙市民政局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形式建立心翼康复所。这里模拟工作场景,没有病房、没有医生,患者不再是被治疗的病人,而是以会员身份出现,和职员(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与交流。

在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从事了13年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罗月红,主动请缨参与这项新工作,并成为该机构的主管,搭建起一个由医务工作者、社工、心理咨询师、爱心人士等组成的跨专业团队,她的工作和生活与精神障碍患者绑定得更为紧密。

康复会员老张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近日跟记者谈起在心翼康复所的情况时,就像在诉说着一段个人心灵史。2007年下半年出院时,主治医生建议他到心翼康复所去看看,他直接回了一句:“我不去,你是叫我去认识另一帮精神病人吗?”医生鼓励他说:“您真的可以去看看,他们或许不一样。”

带着去求证的心态,老张到了心翼康复所。“一进门,就发现不得了,大家朝气蓬勃,有说有笑,有的在学习,有的在工作。可我当时的表现不怎么样,看到罗主管时都不敢说话。但她一直在等我平静下来。”老张说,当时脑袋里直接蹦出了一个词——平等。多年后,他担任了心翼康复所面试考官,更是体会到了这个词的价值与分量。

罗月红说:“心翼康复所的价值感就是尊重每个会员的意愿,并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只有把自己放到患者的位置上去考量,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才能真正接纳我们。”

提升: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精神障碍患者也不例外。为了让他们放下内心的不安,重拾生活信心,心翼康复所推行个性化、阶梯式康复服务,在行动中告诉每一位会员,不要忘记自己是社会的人,未来也要在社会生活中疗愈自己。

第一次走进这里时,热情专业的职员、温馨的场所布置,感染了患有幻听和妄想症的小胜。在职员和其他康复会员的帮助下,小胜加入了心翼康复所的行政就业部,专门负责物品领取登记和物品盘存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主动到健康生活部帮厨,学会了切菜、炒菜等技能。他说,在这里不仅知道了做事情要分轻重缓急,还认识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现在,小胜不仅自告奋勇当起了心翼康复所周会和月会的主持人,还在家里主动为父母做起了饭菜。

“这里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鼓励我们大胆尝试,让我们找到自信。”小游等15个康复会员喜欢画画,他们说自己是“原生画家”。心翼康复所专门安排了一间画室,供他们学习、展示作品。小游还建了一个交流群,开展每天一画主题活动,互相激励,不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会员小琛患有精神分裂症,来心翼康复所不到两个月。看到大家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他就一边适应环境,一边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今年春节后,他找到健康生活部的邹宜容说:“我很认可你,我觉得你这个部门的工作做得不错,我想到这个部门工作,为大家服务。”入职心翼康复所不到9个月的邹宜容为此开心了好一阵。“康复会员主动选择和我一起工作,代表他接纳了我,是对我工作的认可。”邹宜容说。

为更好地帮助会员,除了工作场景模拟、心理疏导外,心翼康复所还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根据会员真实需求,用科学的康复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提高会员的生活、社交、教育和职业能力。截至目前,心翼康复所已发展会员近800名,成功帮助会员实现过渡就业153人次,辅助就业69人次,独立就业278人次,小组就业163人次。

增效:为他们的家属亲人赋能

“我之唯一目的,为病人家庭谋幸福。”罗月红说,将学医时第一课上的那句誓言践行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这个领域,她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与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并肩携手跨越“障碍”,尤其是减轻家庭照料康复过渡期患者的负担,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2019年,为破解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重、能力弱、资源少的难题,心翼康复所推出驻家亲属社工计划,通过采取“亲情+社工”的介护方式,让社工引导家属,家属成为社工,增强家属照护能力;通过设计精神疾病照护课程,开展家属培训20场次,服务3000余人次,让家庭成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和资源。

“和身体会生病一样,精神障碍就是精神心理上生了病,只要我们不放弃,患病的家人就有康复的希望。”一位家属对记者说,“通过定期参加心翼康复所的专题讲座、户外联谊等活动,不仅使我们快速有效地掌握了精神卫生护理知识,还学会了倾听、共情、沟通、包容,激励我们乐观面对、勇敢前行。”

为了弥补精神障碍群体与社区服务能力之间的鸿沟,近年来,长沙市还以心翼康复所为示范蓝本,在全市建立14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直接服务1800个家庭。同时,心翼康复所还为“湖南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孵化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在全省孵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81个,已直接为2.1万康复会员开展了服务。近日,心翼康复所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离开心翼康复所时,康复会员自己动手做出的午餐飘香四溢,开朗的会员小玲哼着心翼康复所的主题歌《我们携手》往餐厅里走,“我们每天都有一个希望,让我看到你的微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我们依然享受阳光;我们互相真诚的协作,共同面对困难与烦恼,我们互为良师益友,一起创造成功与欢乐……”画室里的小峰正为新创作的山水画起名,画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他对记者说:“就叫《春天》吧。春天,充满希望;未来,更有希望。”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2月25日)


原文链接: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2202/2022020003990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