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调研

多维度靶向施策 个性化按需救助 ——兰州市建立健全“社会大救助”模式

来源:甘肃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1-03-18

  引言: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202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益作为社会救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社会救助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明确了根本价值立场和目标指向。

  摘要:当前我市长效实施的社会救助政策主要分散在民政、教育、人社、卫健、住建、应急、医保、残联、妇联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依据职责分工,相对独立的开展特定群体救助服务工作。从政策覆盖层面看,各部门社会救助政策涵盖了导致困难群众致贫的方方面面,只要困难群众能够根据引起基本生活困难的原因到相关部门申请相应的社会救助,其困难都能得到妥善解决。但由于社会救助对象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政策理解能力差,主动寻求救助意识不强等现实困难,难免出现“应享未享”救助政策的情况。为全面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的和谐社会“安全网”和“减震阀”的社会救助体系。兰州市民政局加强部门间社会救助政策链接,引入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通过业务培训、政策宣传、入户走访、转介服务等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政策“菜单式”服务,确保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应享尽享”,困难群众实际困难妥善解决。

  一、背景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2020年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截至2020年9月,经市县乡村逐级自下而上验收,兰州市剩余的0.38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了退出标准,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在此背景下,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的贫困治理与基本民生保障的时代意涵发生重大变化,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对贫困人口权益保障和国家贫困治理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如何充分解析复杂的贫困现象,全面、合理利用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多元化、精准化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实现贫困人口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着力防范化解基本民生保障领域重大风险,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兰州市民政局有效链接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整合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在日常提标复核、入户核查的工作中,将各部门救助政策“打包”送到救助对象家庭,实现了逐户摸排到位、政策宣传到位、发现问题到位、解决困难到位。

  

  (一)有效链接各类社会救助政策,畅通社会救助渠道。一是主动对接,实现资源汇聚。加强与财政、教育、人社、住建、医疗、应急、残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和政策衔接,主动函询各相关单位链接救助政策,共收集整理7家市直部门27项社会救助政策,通过梳理汇总成册,制作成新媒体宣传短片,不仅打破了部门间救助信息的壁垒,更让困难群众明明白白享受政策,提升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制定措施,实现无缝衔接。制定了《链接“8+1”社会救助政策多维度精准施救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形成了政策无缝衔接、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大救助”格局,社会救助由“要我救”升级为“我要救”,确保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即救。三是强化宣传,实现政民互动。一方面,积极组织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以及驻村干部、网格员、志愿队伍、社会工作者开展“8+1”社会救助政策培训,确保入户人员熟政策、能讲解、会运用。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网络、微信和乡镇(街道)政务大厅、村(社区)公示栏等各类渠道广泛宣传政策,不仅切实提高了群众的政策知晓率,也确保了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二)整合社会救助工作力量,把脉困难家庭致贫原因。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压实县级属地管理责任,有效整合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网格员、志愿者队伍、社会工作组织等资源,统筹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精准高效落地。一是结合救助对象提标复核工作,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开展逐户排查,切实摸清困难群众家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对照27项救助政策,全面核实政策落实情况,将疑点情况登记造册,并及时转交相关部门进一步核查,提高了救助服务质量,打通了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保障渠道。二是积极引导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伍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实现政府救助兜底保基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促提升的良好互动。委托多个社会工作组织,对全市“三社联动”项目10个试点社区的所有低保对象和特困救助供养对象进行逐户排查,深入了解实际困难,研究分析致贫原因,逐一筛查政策落实,针对客观反映的问题,主动对接职能部门,精准落实相关政策。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全市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及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有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以资金发放、监护责任、探视制度、日常看护、生活照料为重点,主动查找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办法,全面推动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及其他救助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

  

  (三)多维度社会救助,靶向解决困难群众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社会救助“8+1”体系作用,牢固树立“大救助”理念,利用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和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结合全省民政综合救助预警监测信息系统,主动衔接扶贫、医疗、就业、教育等部门,有效整合基层经办机构、网格员、志愿队伍、社会工作组织等资源,定期开展因病、因学、失业登记等预警家庭入户核查,建立信息台账,及时将符合相应救助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救助范围,给予相应的救助服务,有效解决了边缘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通过多渠道、多措施的工作推动,累计发现困难群众应享受但未享受救助政策51人次,其中涉及教育、医疗、残联、住建等行业部门,针对发现问题,及时通过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转交相关部门予以核查落实,困难群众的需求得到了有效解决,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8+1”政策链接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经验启示

  当前,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然而面对兰州市部分山区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部分群众因病、因灾、因学仍将导致出现的实际困难,面对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将面临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强化资源统筹、加强部门衔接。一是强化信息智能化服务机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信息智能化将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分析研究和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有效整个数据资源,从根源打破“各自为政”的工作局面,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发力的“大救助”格局,将成为今后社会救助工作创新发展的努力方向。二是加强专项救助补短兜底作用,突出服务意识。专项救助作为其他政策性救助的一项重要途径,其制度的灵活性、实效性较强,入户运用好各类专项救助制度,需要突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深化将被动的申请救助向主动靠前服务转变,以此推动政策落实和服务质量提升。三是增强社会力量的协同意识,形成良性竞争。社会力量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积极的辅助作用,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困难群众,在政府主导下,有效整合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参与,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打造社会救助大平台。


原文链接:http://mzt.gansu.gov.cn/station/gssmzt/jyjl/8afe80e675d6bf11017646b537f0018b/info_content.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