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资讯

全国人大代表耿学梅:保障民生“兜底线”织牢民生“保障网”

来源:安徽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1-03-18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兜底线”。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织牢民生底线的“保障网”,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社会救助关系到政府的基本责任与国民的基本权利,没有法律的严格规范,制度运行就缺乏权威的依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耿学梅建议,加快出台《社会救助法》,构筑保障公民基本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

  “目前我国社会救助领域,仅有国务院2014年2月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耿学梅介绍,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救助方面的行政法规,内容涉及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8项救助制度,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角色。

  “但这并不代表这一制度已经成熟,必须通过立法加以规范。”耿学梅说,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救助体制不够顺、救助质量不够高、救助标准不够严、协调衔接不够畅等问题。“《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虽然建立了民政部门牵头的协调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教育部门、卫健部门、住建部门、人社部门等分头管理,这种部门分割的体制直接导致了政策分割与资源分割,不仅无法形成编织严密的救助网,而且造成了救助不公与资源低效。”

  “虽然目前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一些制度安排还存在短板与不足,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耿学梅说,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大规模流动、信息化催生新就业形态等,都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出新挑战新要求。

  对此,耿学梅建议,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严守法律红线为重点,尽快研究制定《社会救助法》,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加快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兜底保障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等提供有力法律支撑,以弥补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短板。


原文链接:http://mz.ah.gov.cn/xwzx/mzyw/120275161.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