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综合资讯

完善社会救助预警机制的路径分析

来源:山东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1-03-18

  在社会救助实践中,有一些人符合资格条件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未主动申请社会救助,这就会出现“应保未保”。“应保未保”现象不仅使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还容易诱发极端社会事件。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发挥着兜底作用,应保尽保是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重要方式。2020年之后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贫困治理的重点之一将转向防止返贫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于此,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预警机制显得十分迫切。结合目前各地的实践,社会救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发现、预警排查和处置三个环节。

  发现救助对象是社会救助预警机制建设的第一步,目前各地主要有三种做法。一是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发现救助对象。以村(社区)为单位,依托村民小组和楼院网格,将村委会(社区)干部、小组长、网格员、楼栋长、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村(居)民代表、热心公益的老党员、离退休干部确定为联络员,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协助开展困难群众发现、排查、信息报送等工作,实现困难主动排查、问题主动解决。二是通过干部定期走访和巡查制度,发现救助对象。建立乡镇(街道)干部包村(社区)、村委(社区)干部包户走访联系制度,并将定期走访和巡查纳入绩效考核制度。在节假日期间,协调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对贫困家庭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通过干部定期走访和巡查,了解贫困群众生活和经济状况。在定期巡访过程中发现困难家庭需要给予救助的须上报信息并纳入预警。三是利用信息技术跟踪发现。随着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各地信息核对平台汇集了民政、教育、人社、医保、卫健、住建、工商、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的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并已经积累了庞大的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的数据资源。利用这一资源,政府部门可以对城乡贫困和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跟踪和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和匹配,精准确定救助对象。

  由于救助对象面临的贫困风险程度不同,因此可以将发现的潜在对象进行分类监测预警。最典型的做法是借鉴交通系统的红绿灯做法分三档预警。一是红色预警对象。红色预警对象指那些已经陷入贫困的家庭。一般来说,主要包括扶贫部门的重点帮扶对象、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他原因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城乡困难群众。对红色预警对象应进行全面排查。村(居)委会干部、民政协管员、网格员等应定期走访,了解其生活和经济状况,建立预警监测工作台账。二是橙色预警对象。橙色预警对象一般指那些贫困程度不太严重的家庭,主要包括未纳入兜底保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一般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1.5或2倍)等。低收入户虽然不能享受低保金,但是在很多地方可以申请专项救助。针对橙色预警对象也需要进行全面排查,跟踪其家庭经济状况变化,准确判断其是否符合纳入社会救助的条件。三是黄色预警对象。黄色预警对象指那些已脱贫户、边缘户和其他低收入户。这些家庭虽然不是贫困户或低保户,但是仍然面临一定的贫困风险,有返贫的可能性。针对黄色预警对象应该及时复核,及时了解和跟踪其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

  根据预警对象生活和经济状况变化,结合排查和分析结果,就需要对预警对象进行分类处置。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要按程序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对急难型救助对象,要先行给予临时救助。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书面告知理由。对民政救助帮扶政策范围之外的困难问题,通过转介方式交由相关部门或公益慈善组织帮助解决,确保应保尽保。实际上,一些地方在探索构建智慧救助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政策研判功能模块,可以从救助中心后台汇集的民政、教育、人社、医保、卫健、住建、残联等相关部门的救助政策中,通过救助业务查询与统计分析等功能找到困难群众可享受的政策,进行自动精准匹配,从而将自动预警和自动救助相结合。

  从当前各地的实践来看,未来我国社会救助预警机制的发展在以下三方面的特征将更加明显。一是社会救助预警机制改变了传统事后救助的模式。通过信息收集比对,锁定疑似困难群众和高危返贫预警对象,确保早发现、早干预、及时救助,能够提前化解国家和个人的社会风险。二是社会救助的主动发现需要整合基层社会救助力量和社区综合治理力量。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政府行政资源,也能大大提高主动发现的工作效率。将社会救助纳入基层社区治理将是未来社会救助预警机制建设的发展趋势。三是信息技术将会更加深入地介入社会救助预警机制。智慧救助信息平台通过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不仅可以对监测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科学判断,实现自动预警,也可以开发更多的功能模块,实现救助资源统筹和自动匹配,提高监测、预警和救助的效率。(来源:中国社会报)

  


原文链接:http://mzt.shandong.gov.cn/art/2020/11/11/art_15316_10008180.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内参 ms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2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